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注册制开了很多门也会关上很多窗 这很公平

2021-10-12 09:23:02 来源:金融投资报

最近,知名科技制造企业联想集团想在科创板IPO,结果只有几天时间就被骂得灰溜溜撤销了上市申请。之所以强调科技制造企业,其实就是“贸工科”的典范,名气虽响,但业界褒贬不一。

注册制改革实施以后,企业要上市看似容易了许多,但实际上难度是加大了,特别是注册制能不能成功IPO,市场的决定力量很强大,就更加大了IPO的难度。比如联想集团,研发费用占比不足3%,而截至今年上半年,科创板的平均研发占营收比重为14%,这样的公司要在科创板上市显然有点勉为其难。当然,尽管研发比重不高,但联想集团的研发费用绝对金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公司由于起步比较早,市场占有率也可以,利润相对比较丰厚,属于绩优科技股,如果放在主板IPO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主板不是注册制,在股权结构上又“格格不入”。

所以说,注册制开了很多门,但也会关上很多窗,一切都是公平的。

此前,一家企业要上市,股权结构不能有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业绩。如果有了这些条件,在审核过关以后,基本都能成功发行。但注册制实施以后,很多以前的问题都不再成为问题,如果企业属于科技属性高,行业景气度高的,就算股权结构暂时不符合主板上市的条件,甚至亏损企业,也可以注册制IPO。市场在这个时候看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市场占有率,是科技含金量,是未来的价格发现,比如优刻得、国盾量子就是典型,大数据中心和量子通信的世界级企业,暂时的亏损没有多少可担心的,市场要“买账”。

是的,注册制之下,市场“买账”很重要,市场不“买账”承销商就要包销,保荐链条就要承担发行失败自掏腰包的责任,倒逼之下,会让整个IPO保荐链条慎之又慎,不断反馈市场舆论信息。此前,比联想集团名气还要大的一家互联网企业,也倒在了注册制IPO的前夜,距离登陆A股甚至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名气大不再成为登陆资本市场的万能钥匙,得看市场买账的情况,得看舆论的导向。通过市场自发去找准IPO企业的问题,比几页几十页上市申请报告要有效得多,很多时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此,不少市场人士建议在注册制制度下IPO的公司延长公示期,严格接受市场各方的舆论监督,有“污点”又无法自证清白就不能IPO上市。这种建议是有道理的。这种做法有点像成熟资本市场对问题公司的举证倒置式监督,IPO上市就是一家公众公司,必须时刻接受市场的监督,这也是倒逼公司治理的一个方式。所以,要想IPO,要想在注册制之下潇洒走一回的,一定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