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提振煤化工,需要更多独门绝技

2022-06-09 09:20:35 来源:新浪财经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云杰和朱何俊带领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煤制油技术——“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5.850, 0.21, 3.72%)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据悉,该项技术创新性强,解决了传统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存在的价格昂贵、液体产品选择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新一代煤制油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令人为之振奋。谈到煤化工,无论是传统煤化工还是现代煤化工,在行业内外都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高污染、高耗能一直是煤化工被贴上的标签,亏损一直是人们对煤化工的刻板印象。“双碳”目标在我国刚提出时,大家几乎谈煤色变。煤化工项目很难被批复,一些在建项目被叫停。在国家纠正“运动式”减碳以后,情况得到缓解。

煤制油是煤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识到,我国发展煤制油,更多是为了国家战略需要。如今,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70%,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赋存现状为煤制油发展提供了可能。煤制油的产品依然是油,如果想进入市场,就必须进入石油的行业体系,但石油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早已制定好,燃油需要交燃油消费税,煤制油也不例外。与石油行业相比,煤制油在制作过程中有包括设备、工艺、研发等在内的相当多的投入,虽然能够凭借原料成本优势和先进工艺获得些许利润,但稀薄的利润也被燃油消费税消耗,这也是很多煤制油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

对企业而言,如果想生存,必须要有拳头产品。煤化工所生产的产品,石油化工基本都可以做到,这就要求煤化工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避免同质化。但是过去煤化工走的依然是粗放式路线,一些企业看到有利可图,就开始盲目地、大批量地上马项目,最后生产的是低端化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这就造成了煤化工项目的整体亏损。

事实上,企业发展煤化工板块应遵循“高不成、低不就”原则。受制于耗水高、投资强度大等因素,盲目扩大煤化工规模,无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低端重复建设,与石油化工企业打价格战,显然也没有出路。重点开发弥补石油结构特性不足的煤化工技术或产品,如煤焦油基石脑油制芳烃工艺、煤基油品生产高端航空燃料、润滑油基础油等,才是现实之举。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煤化工产品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问题虽多,但煤化工前景依然广阔,它依然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代煤化工四大类典型产品产能、产量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煤制油10套装置产能931万吨/年,煤制甲醇转制烯烃32套装置产能158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产能488万吨/年,煤制乙醇、煤制芳烃、二氧化碳加氢制乙醇也在突破,示范装置陆续在建。

我们也应看到,一些煤化工公司早已提前布局,走在减碳的大道上。煤化工企业持续研发新型高效催化剂与工艺和过程节能技术,力求源头减碳;探索利用耦合能源功能,将不稳定的新能源电能通过介质转化为热能储存,不仅提高了能源转化率,还降低了能耗损失;开展煤化工CCUS技术攻关,突破煤化工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二氧化碳化工和矿化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地质封存技术。此外,煤化工以煤液化油渣沥青和煤焦化沥青为原料,开发国防、航空航天用高模量碳纤维、超级电容器活性炭、高性能储能电池负极等材料,更多发挥煤的原料属性。

打个比方,煤化工就像一个努力想获得家长认可的孩子,不断自我完善和转型升级。煤化工还处于发展阶段,希望获得宽容的发展环境和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煤化工更应该强身健体,做好合理规划,开展行业内的重组整合,提高准入门槛,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型煤化工必须通过示范试点工程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确保能做成之后再做精,以获得发展的最优解。

标签: 煤化工项目 新型煤化工 国际煤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