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加快煤炭先进产能释放的有力抓手,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供给质量。记者从中煤集团获悉,该集团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目前,中煤集团已建成6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8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9座智能化选煤厂,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覆盖率达到78%,智能化开采产量超过6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谋划“路径图” 敲定“时间表”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中煤集团严格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构建了具有中煤特色的智能化管控模式和一体化平台,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建设体系,初步形成贴合煤矿实际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坚持因地制宜,一矿一策,分类推进,力争到2025年所有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标准先行,精准施策。按照分级分类和高于行业标准的要求,中煤集团建立健全智能化建设标准体系,明确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基本要求。
攻关“卡脖子”技术,推进“全链条”实施。中煤集团拥有煤矿设计、建设、煤机制造、煤炭生产、煤电、煤化工全产业链,不仅能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更可以调动板块协同能力,站在行业领先的高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近年来,中煤集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出题者”作用,解决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一些关键的“卡脖子”问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将所属煤矿设计与建设、装备制造、信息智能等产业链有机融合,设立中煤集团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透明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等煤矿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开展“首台、首套、首次”技术装备应用实践,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和装备水平。
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中煤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实践中。目前,中煤所属42处煤矿初步建成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煤矿数据中心,11处煤矿开展“5G+”智能化煤矿建设,25处煤矿应用56台(套)智能机器人。
不止于“建好”,“用好”永无止境。中煤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在智能采煤、智能掘进、智能洗选、煤矿5G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通过全矿井“一套体系”“一张网络”“一个中心”建设,实现了“采—掘—运—洗—销”全流程智能化控制联动和“人—机—法—料—环”全覆盖监测监控。在大海则煤矿,通过远程控制地下630米的采煤设备自动运转,现场仅需5人用时50分钟即可完成一刀开采。中煤集团加快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同时,露天煤矿智能化和选煤智能化建设也明显提速。中煤平朔集团继参与编制发布国内首个《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规范》后,日前,平朔集团东露天矿5台无人驾驶卡车—电铲—辅助设备实现协同编组化运行,成为国内真实作业场景下具备常态化编组运行能力的引领示范项目。中煤集团所属选煤厂目前已全部开展智能化建设,山西王家岭矿实现煤炭洗选采制化、装车全流程“无人化”。
职工“更幸福” 绿智“创未来”
智能化建设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硬实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高效生产能力,就是要解决制约智能生产与安全生产的问题,解决效率问题。
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中煤集团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2314人,303处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大幅消除安全隐患,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减人增安效果显著。“只要轻轻一点手机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采煤机位置、支架压力、工作面实时视频等……”智能工作面让煤矿工人“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成为了现实,极大增强了煤矿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助力煤炭稳产保供。智能化建设促进先进产能加快释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煤炭供给质量,为中煤集团不折不扣完成能源保供任务提供了支撑。2021年,中煤集团完成煤炭产量2.47亿吨,超年度预算1477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1~5月,在去年保供增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产稳产,完成煤炭产量1.08亿吨,同比增加259万吨,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以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情况下,仍需煤电及煤炭发挥调峰和兜底保障作用。中煤集团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大力推动煤与电、煤电与新能源联营,是解决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障碍的根本之策。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升了中煤集团所属煤矿柔性生产能力,增强了中煤集团煤炭供给弹性。中煤集团将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具有中煤特色的煤与电、煤电与风电光伏“两个联营”示范基地。目前,中煤集团新能源开发有序推进,已部署20个新能源项目,建设规模超2000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