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澳大利亚5州面临电力供应紧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随着国际通胀加剧,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面临寒冬来袭,用电量急剧增加。据相关新闻报道,目前已有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5个州面临电力供应短缺问题。
【资料图】
其中,澳大利亚最大电力供应商AGL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有3座燃煤发电站,正处于停产或产量减少状态。昆士兰州3座燃煤发电站也在停机维护。目前澳大利亚2.3万兆瓦的燃煤容量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燃煤发电厂处于停产状态。
然而当前煤价居于高位,矿商更希望出口国际市场兑换利润,为缓解用煤紧缺问题,各州纷纷出台限制煤炭出口政策。其中,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自6月17日发布紧急条令,要求在该州的煤炭企业要将煤炭转移到当地发电机上,限制煤炭出口。昆士兰州通过加征煤炭出口关税以限制矿商出口。以上两州均是炼焦煤的主产区,占澳洲总产量的85%以上。
二、昆士兰州政府加征关税,动力煤及炼焦煤缴税增加约40美元/吨
近日昆士兰州政府宣布自7月1日开始,针对煤炭出口实行新的累进税率,超过175澳元征税20%,超过225澳元征税30%,以及超过300澳元征税40%。
(附原文:From 1 July, mining firms will pay 20pc royalty on prices exceeding A$175/t, 30pc over A$225/t and 40pc over A$300/t. The new rates are progressive, so coal sold at A$310/t will attract a royalty of 40pc on just the top A$10/t, with 30pc on A$75/t, 20pc on A$50/t, 15pc on A$25/t, 12.5pc on A$50/t and 7pc on the remaining A$100/t.)
针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煤炭税收调整,其中调整前100澳元以内征税7%,100-150澳元征税12.5%,超过150澳元征税15%。调整后超过175澳元征税20%,超过225澳元征税30%,以及超过300澳元征税40%。经测算,煤价在313澳元,折算成218美元,调整前后税费相同。其中,大于218美元,调整后缴税费增多;反之小于218美元,调整前缴税更多。(注:1澳元=0.69美金)
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动力煤FOB价格来看,如下图表所示,近五年(2018年-2022年)平均出口价格高于218美元以上占比6%。但近两年由于价格不断被推高,尤其在今年,高于218美元的比例高达84.7%。换言之,通过调整税率后,缴税的费用在增加。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从澳大利亚炼焦煤低挥发FOB价格来看,如下图表所示,近五年(2018年-2022年)平均出口价格高于218美元以上占比28.8%。今年平均价格远高于218美元,平均价格在480.9美元,意味着炼焦煤每吨出口均面临高额的缴税费用。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FOB377.5美元/吨为例,换算为542.9澳元,调整前后缴纳税费增加54.45澳元,换算为39.95美元。
以澳大利亚炼焦煤低挥发FOB378美元/吨为例,换算为544澳元,调整前后缴纳税费增加57.75澳元,换算为40.16美元。
三、澳洲出口国或面临资源紧张局面
从2018-2011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数据看,出口比例平均占比70.7%。其中炼焦煤出口平均占比46.45%,动力煤占比54.16%。从2022年1-5月份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数据看,仍然以出口炼焦煤和动力煤为主,5月份出口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动力煤环比增加2.85%。其中炼焦煤主要出口国是韩国、越南、荷兰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动力煤主要是日本、韩国、印度、越南、泰国、欧洲等国。如下图所示。
俄乌地缘冲突问题,带动国际煤价不断上涨,部分欧洲、日韩等国转向采购澳大利亚煤炭,影响该国煤炭出口增加。随着澳大利亚对于煤炭出口的限制,或将加剧国际市场煤炭紧缺程度,尤其对于以日韩、越南以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为主的国家。
四、总结
综合来看,此次税收的调整,不管对于动力煤或是炼焦煤影响均较大,尤其高价煤种,从当前动力煤、炼焦煤价格测算,其成本增加约39-40美元/吨。对于国际煤价市场影响,一方面,对于澳方出口商,增加成本,在本身国际钢市低迷,终端采购谨慎的情况下,其费用转移分摊到国际终端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欧盟对俄罗斯的煤炭禁运将在120天“过渡期”结束后生效即今年8月份,原以采购俄罗斯煤炭的欧洲下游或将转向采购澳方煤炭,而届时在澳大利亚出口成本增加、终端采购的情况下,或将抬高国际煤价。
对于中国煤炭市场影响,因无进口煤炭往来,暂无直接影响,但后期如国际煤价上涨,水涨船高,或将影响贸易商进口成本。后期重点仍需关注国际钢市、终端采购节奏以及澳方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