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直面“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 也暗藏着机遇

2021-06-02 09:38: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言人表示,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目前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5月27日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能源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交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路径与对策论坛”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政策标准研究室主任陈徐梅建议,推动城市交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对诸多行业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意味着转型发展的机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必将加快清洁产业等绿色行业的发展。事实上,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对诸多行业与企业来说,意味着挑战,但挑战中也暗藏着机遇。

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建筑等绿色发展概念已被广泛认知。5月27日工信部发布《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清单(2021年5月更新)》,并指出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推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工作,发布该标准清单,后续将不定期更新标准清单。

此次发布的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清单,涉及到石化行业、钢铁行业、有色行业、机械行业、轻工行业、纺织行业、电子行业、通信行业等制造业,这将为实现“双碳”目标赋予实质性行动方案,也意味着制造行业迎来“双碳”目标带来的绿色发展与升级挑战。如何化“双碳”目标的挑战为机遇,将是诸多行业与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即2021年-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31年-2045年快速降低碳排放;2046年-2060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化石能源消费一直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需提早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因此“十四五”期间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很关键。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主任李灿表示,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由之路。

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变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这是一场重大变革,必须进行重大的能源技术变革,5月27日第八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上,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马蔚华表示,“能源革命和碳排放要实现,需要我们每个经济体系和每个个体的转型,都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的转型,我们要完成这个目标,不是垫垫脚就行,我们必须重跑、加速,奋力拼搏,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实现“双碳”目标,可以说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以及经济转型。“双碳”目标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既关系气候环境、能源以及技术变革问题,也意味着产业变革、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甚至社会思潮的改变等社会系统性的改变。对大多数行业组织、企业甚至个体来说,任何变化与变革都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直面“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部分行业将需在30年至40年间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高碳产业高碳企业应提高认识并积极应对。与此同时,积极推动能源转型,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发展清洁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抓住未来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曾表示,“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但也带来了应对气候变化所需面临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

当前《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清单(2021年5月更新)》发布、以及随后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的启动,企业绿色发展迎来明确的政策引导与行动指南,在这样的绿色发展大趋势下,化“双碳”目标带来的挑战为机遇,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