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披露季,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巨亏公告,梳理亏损原因,除了经营不善外,巨额资产减值也成为它们亏损的合理借口。在形形色色的各类资产减值案例中,既有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导致的商誉减值,也有大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金融资产等减值,似乎每一种减值计提都是必要的,但若仔细分析这些减值背后的故事,可发现很多减值计提的理由很蹊跷,有的甚至不排除有财务“洗大澡”的目的。
伴随上市公司正式年报、快报、业绩预告的披露,多家公司公告2020年年度业绩出现巨亏,目前来看,预亏金额上限超过10亿元的公司高达78家、超过5亿元的有168家,而超过1亿元的则有400多家。在这些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中,除了经营不善带来的业绩下滑外,很多公司的巨额亏损与其自身的资产减值计提有关。
譬如,ST康美于1月30日发布公告称,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5亿元到-178.2亿元。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还本付息导致现金流紧张造成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同时,按照审慎原则,公司对2020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商誉、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等计提大额减值”。
渤海租赁1月29日发布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亏损55亿元~79亿元。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飞机租赁业务的租金收入及销售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并因飞机资产估值下降、预计租金收入降低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减值增加;此外,公司境内融资租赁客户受疫情影响信用评级水平下降,导致计提减值增加”。
西水股份于1月26日发布年度业绩预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1.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047.72%左右。对于业绩巨亏原因,公司解释称,本期上半年天安财险对投资资产计提大额减值,以及自2020年7月17日起不再将天安财险纳入合并范围,对天安财险会计核算方法由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工具核算所致。
……
此外,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万达电影、北汽蓝谷、中金环境、广州浪奇、合力泰、大有能源、天房发展、华闻集团、美盛文化等公司,对业绩预期巨亏给出的理由均显示,除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各种名目下的资产减值计提也成为他们理直气壮的借口。譬如,有的公司称因资产离奇“丢了”而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有的公司称此前扩展并购太快,被收购标的资产质地低于预期而导致巨额商誉减值;还有的公司为了达到市值管理目的,不惜放大赊销比例提升营收规模,结果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又长期难以收回,让业绩仅停留在“纸面富贵”上,最终在合适时间点以回款风险爆发为由计提了大量损失,让资产迅速缩水。更有甚者,在正常的资产减值过程中借着业绩亏损名由来个财务“洗大澡”,一次性将公司此前多年积累无法平掉的账务问题集中处理了。
在正常经营中,合理的资产减值本无可厚非,但若出现不合常理的巨额资产减值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目的了,此前是否存在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进而通过少计当期费用达到增加资产和虚增当期利润目的,存在一定的财务造假的目的。要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账目的不透明,对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说,将会误导其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一旦企业基本面突然爆雷,则必然会被深套。更重要的是,一边是二级市场投资人被“割菲菜”,而另一边则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高位套现,或借用上市公司平台占用大量资金为己用,就像这两年爆雷的康美、康得新等大案无不如此。
广州浪奇资产减值超过60亿
存货离奇“消失”惹人疑
广州浪奇曾因旗下“浪奇”牌洗衣粉物美价廉而名噪一时,然而,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却连续爆雷,先是大量债务出现逾期、银行账户被冻结,随后又爆出大量存货莫名其妙“丢失”,紧接着,公司的信披又出了状况,被相关部门立案调查。前不久,公司还发布了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对于广州浪奇而言,2021年很可能成为其能否保住上市地位的关键一年。
今年2月1日,广州浪奇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将亏损24.60亿元至35.60亿元,同比下滑4109%~5902%,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净利润预计亏损金额将高达41.05亿元至52.05亿元。公告一经发布,市场一片哗然,股价也连续3个跌停。
广州浪奇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要知道其2019年尚且有数千万元盈利的。
从公告内容看,本次巨亏除了疫情的影响,资产减值计提是最主要原因。在2020年,广州浪奇及其子公司共计集体信用减值损失高达50亿元,此外还计提了11.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仅这两项减值就计提了共计61.6亿元之巨。
就广州浪奇计提的11.6亿元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可发现这背后的剧情可谓是曲折离奇的。相关公开资料显示,广州浪奇分别与江苏鸿燊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燊公司”)和江苏辉丰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丰公司”)签订了仓储合同,将其价值4.53亿元和1.19亿元的存货分别存储在两家公司的瑞丽仓和辉丰仓中,其中库方负责货物入库验收及保管,广州浪奇则定期支付仓储。
2019年11月及2020年1月,公司相关人员及审计机构在年度审计工作中,并未发现账实存在重大差异,或存货存在明显异常的情况。然而到了2020年5月,公司相关人员前往江苏贸易仓库(瑞丽仓、辉丰仓)开展盘点工作时,鸿燊公司却以储罐无取样口,且园区安全管理要求为由,没有配合取样;辉丰公司则因未能与相关人员联系落实好盘点工作,连仓库都没能进去。
2020年8月,公司再次安排相关人员前往盘点,但有意思的是,此次盘点结果与上次完全相同:一家公司没有配合取样,另一家公司依然连仓库都没能进入。
2020年9月,公司分别向鸿燊公司、辉丰公司发函要求其配合盘点及抽样检测,可令人意外的是,辉丰公司却表示,其从未与广州浪奇签订过相关仓储合同,也没有存储过其货物。相关盘点表上的印章与辉丰公司印章也不一致。类似情况还发生在鸿燊公司身上,其也否认保管有其存储的货物。就这样,广州浪奇数亿元的存货便离奇“消失”了。
对此问题,广州浪奇在年报业绩预告中表示“根据公司目前掌握的证据,相关存货账实不符的情况或与相关内外部人员涉嫌刑事犯罪有关,后续贸易业务相关存货由责任人赔偿的可能性暂无法预估,因此,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相关第三方仓库相关存货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并计提减值准备8.98亿元”。此外,再加上其参股公司涉及多其诉讼计提大量减值准备、政府收储土地支付数亿元平整费用、经销合同纠纷发生营业外支出等使得其当年共计计提11.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事情走到这一步似乎还很正常,可若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广州浪奇的巨额存货离奇“失踪”背后却是有着很多疑点。首先,为何公司相关人员及审计机构在当年的年度审计工作中未能发现存货的异常呢?其到底有没有到仓库去盘点,如果真的不存在相关存货,他们盘点记录又如何完成的呢?其次,在2020年5月盘点中,一家仓库未能取样,一家仓库甚至未能进入,其中风险已经呼之欲出,出现如此情况,理应引起公司重视,派人持续跟进盘点工作,然而直到数月后的8月份,广州浪奇才派人过去再次盘点。再次,根据广州浪奇的披露,这两家仓库存储其存货的合计金额为5.72亿元,可公司却计提减值准备高达8.98亿元,超规模的减值计提的合理性在哪儿?
除了存货方面疑点,广州浪奇在本次资产减值中还计提了50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广州浪奇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主要贸易业务客户陆续出现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不按合同数额标准的零星支付、拖延支付、商票无法兑付,预付货款未能交货等问题;9月份以来,公司陆续发现较多贸易业务存货真实性存疑的风险,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目前已对相关内外部人员涉嫌刑事犯罪开展侦查、调查工作”。于是,公司对存在业务风险的大宗贸易业务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约32亿元,对存在业务风险的大宗贸易业务预付货款计提坏账准备约18亿元。
广州浪奇一次性计提巨额信用减值的疑点在于,如果公司不是为了给财务“洗大澡”,一次性亏个够的话,其做法很可能是为了掩盖财务“窟窿”。
根据业绩预告,广州浪奇预计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48.8亿元至51.8亿元,相比2019年的123.98亿元已经出现“腰斩”,然而让人很难理解的是,在其之前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中,其当年前三季度还实现营业收入53.42亿元,可到了年度业绩预告时,年度营业收入竟然还不如三季报披露的数据高。如此怪异现象是需要公司解释的,其此前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或虚增营收行为?
此外,广州浪奇2020年业绩预告中的营业收入比其三季报披露的金额还低,意味着公司期末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货款金额变化应该不会太大。根据三季报数据,公司当期的应收账款余额为34.82亿元,算上其前三季度已计提的2.62亿元应收账款,共计37.44亿元,然而其年度内共计提金额高达32亿元,占到三季度应收账款金额的85.47%,如此情况说明公司有8成以上的应收账款预计收不回来了。
问题在于,公司2019年期末的应收账款金额为34.45亿元,与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金额相差不大,这意味着其回款虽然慢,但至少2020年前三季度内,回款金额应该与当期营业收入相当的,既然如此,其一次性将8成多应收账款计提掉,又真的合理吗?
再说预付货款,广州浪奇2020年三季度末的预付款项一共有18.28亿元,然而预计2020年度一次性就要计提18亿元,占到公司三季度末预付款项金额的98%,几乎将预付款项计提殆尽,难道说其预付的货款几乎全都“打了水漂”?对于如此巨额的资金,公司就没有一点风控措施?
其实,广州浪奇的财务风险此前早有暴露,但是其并未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近10年以来,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9年为净流出,只有2013年有1亿多元的净流入,其他时间流出金额合计超过34亿元。反观其业绩,除了2020年外,公司每年均有盈利,这意味着其大量的资金可能沉淀在应收账款或存货之中,回款应该很难。
对此,广州浪奇在2020年5月公告的问询函答复内容也能证实:2017年,其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9.71亿元;2018年,其存货和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23.71亿元;2019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7.6亿元。
既然资金压力已经巨大,可为何广州浪奇仍不加强应收账款回收与存货管理,不尽量减少供应商对资金的占用,减少预付款项支出呢?此外,既然对公司现金流影响如此之大,在风险已经很明确下,为何公司还一直不愿意计提坏账,直到2020年才一次性大幅度计提呢?诸多的疑点让人迷惑,需要公司做出合理解释。
(本文已刊发于3月20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