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银行混改究竟要改些什么? 国资减持民资介入股东结构多元化

2020-11-09 15:32:35 来源:搜狐

近日,银行混改再次成为焦点。上周汇金减持和的举措,被部分市场人士视为混改大幕启动的信号。紧接着,市场又传出,的混改方案已提交高层,有望在本月内获批。同时,还有消息称,银行业改革的总纲领性文件也有望于6月末出台。

混合所有制改革,顾名思义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所有制经济成分通过股份制、联营等形式,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在银行业,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型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上市,从股权形式上早就实现国有股、外资股、民营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但国有股独大等问题在银行业尤为突出。也正是因此,汇金的减持被部分市场人士看作是混改启动的信号。

实际上,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混改已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了。银行业正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互联网金融崛起、金融脱媒加剧等“内忧外患”的压力和挑战,昔日风光无限的银行业也开始持续面临存款增长放缓、资本补充压力加大、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上升压力加剧等瓶颈。

据最新的银行业2014中期报显示,我国国有银行整体业绩下滑。而有分析指出,亮丽业绩褪去后,是制度瓶颈的凸显。银行业要再次腾飞,就必须探究深层次的制度矛盾所在,在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所以,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从根本上激发经营管理活力,以改革释放发展红利,为长期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更关键是,要着力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管理运营效率。

事实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工作重点是实施金融体制改革,而银行业实施混合所有制将大力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包括加速推进民营银行的改革试点。

对此,有专家表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笔者的理解是,混合所有制既要引资,又要引制,就是引导各类资本共同参与治理。而唯有这样,才能改变国有银行一股独大的局面,提高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那么银行业的混改究竟改了些什么呢?

首先,国资减持、民资介入,股东结构呈现多元化就是混改的“第一改”。不过民资能够以多大比例参与混改,目前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大家也不必对国有银行混改后非国资占多大比例抱有太大期盼。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此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家控股基本架构不会做大的改变,内部股权结构会有所变化。”也就是说,混改不可能根本改变国家控股的局面。所以这样的混改,像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再者,银行业混改,必须同时伴随公司治理改革。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尽管民资已经被获准参股部分中小银行,但事实上,民资股东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很难形成实质上的影响。更何况,银行高层主要还是行政委派,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一样也没有少,党委成员往往既身兼公司董事,又享有行政级别。而混改后希望民资在公司治理上的话语权能够提高。这是混改不停留在形式上,更大程度通过市场因素激活银行运营管理的一个前提。

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未,我国政府也曾引入像高盛那样的国外投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政府部门希望国外投行能帮助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业务创新、运营水平上有大幅提升。但迄今为止,银行业的综合能力大多还停留在原地踏步水平。当年国外投行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中国银行业,都没起啥作用,引入国内民间资本会让银行业有多大本质上的飞跃,值得我们怀疑。

最后,混改的第三个使命就是建立健全薪酬激励体系。事实上,作为央企、国企,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员工的薪酬定价体系一直为市场诟病。如对于基层员工的股权激励一直存在以短期激励为主,中长期激励机制几乎还是空白。在短期绩效考核的推动下,银行把各种增收手段和监管套利手段都用到了极致,这不仅侵犯了客户的利益,也积累了很大的系统性风险。

所以,混改就是要逐步降低现金收入在银行职工总薪酬中的比重,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股权激励方案。如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以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银行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关注。也就是说,银行职工在考虑短期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长期的风险防范意识。

虽然,交行公告称“混改”还没有重大进展事项,中国银行对“混改”进程迄今没有表态。但银行业的混改已如箭在弦。而衡量这次金融业混改的成败的关键是:一方面在混改之后,股东结构能否有较大突破?如果还是国有控股,一股独大,那意义就不大。另一方面,混改之后,民间资本能在银行中的话语权是否能大幅提升?同时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运营水平等能否有较大改进?同时,我们也要等待更合理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的出台,看看能否真正起到长期激励员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