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军工板块现在迎来了较好的配置机会 申万涨超34%

2020-07-28 10:34:16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截至7月23日收盘,国防军工板块(申万)逆势上涨4.13%,中船防务、钢研高纳、新余国科、中航沈飞、雷科防务等个股纷纷涨停。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以来,国防军工板块(申万)涨超34%,其中中船防务涨幅高达142.46%,中行沈飞涨幅达106.92%,亚光科技、航天彩虹、洪都航空、海兰信等涨幅超60%。伴随着国防预算稳步增长、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军品订单释放加快,军工板块迎来了投资机遇。有机构分析,未来军工板块将聚焦于两条主线,一是航空、航天、舰船等核心装备列装速度加快,带动板块整体需求增长;二是国防信息化投入加大,关键新材料、元器件升级以及国产化替代加速,带来细分领域需求快速提升。

军工板块后市怎么看?今日15:00—15:30,证券时报特邀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陆洲做客时报会客厅,和投资者分享军工板块的投资见解。

精彩回顾

主持人:各位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时报会客厅特别节目,关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今天对话的嘉宾是东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曾获2019年中国证券业分析师金牛奖军工行业第一名的陆洲先生。陆总好。

主持人:今天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在您看来,它意味着什么?

陆洲:实际上,回顾我们国家航天发展,从载人航天到嫦娥系列再到现在的火星探测器,未来还有其他小行星的探测,这些说明中国的航天科技已经是国际先进行列,不输于美国的,也再次体现了军工行业高科技的属性是非常明确的,是典型的硬科技。

主持人:这确实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展望未来,将会对A股的航天军工板块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

陆洲:就这次火星探测来讲,更多是科研探索、科技攻关的属性,实际上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在目前国内国外的环境下,对于高新技术或者说高科技武器装备发展的强力支持,也显示出在中国经济内生循环加大力度的关键时间点上,军工产业未来占GDP的比重可能会继续增加,而且这将会是未来5-10年的趋势。整个的军民融合产业,军转民、军民一体、军民双跨、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会越来越多,做得会越来越好。从更长远的角度应该看到的就是这种迹象。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这次的事件可能寓意着未来军工产业是一个大的方向,那具体到盘面上,我们看到近期军工板块涨势也是很不错的,您认为这波上涨的逻辑主要是什么?

陆洲:军工板块已经沉寂了5年,从今年7月以来可以说重新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十四五”期间,对于一些重点型号的装备,军方的采购量有巨大的提升、数量级的跃迁。这种订单的增加、生产批量的扩大、生产规模的增加是以往很少见到的,点燃了整个板块的情绪。订单的增加会实实在在地带来企业业绩的增长、现金流的好转、股东回报的增加。一些飞机、导弹、高新装备型号订单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型号研制比较顺利,已经进入到批量生产的阶段,另一方面是按照“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我们急需在武器装备上补齐短板。

时代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以中航沈飞、航发动力、洪都航空为代表的军工主机厂,以紫光国微、大立科技、高德红外、鸿远电子为代表的导弹相关标的都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背后反映了深刻的逻辑改变。和2005-2006年、2014-2015年这两波历史上军工比较大的长期行情相比,今年以来开启的行情更明显是订单驱动、业绩释放的,产业逻辑的变化更多一些,不完全是资产注入层面的偏主题的投资模式。另一方面,航天相关的,像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组网、北斗应用领域也是如火如荼地发展,如中国卫星、中国卫通、高德红外这些公司。卫星应用产业是5G甚至6G时代空天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天地一体化”、“天地互连”上都会有很大突破。

主持人:您刚才说军工行业这一轮的逻辑与以往不同,更多是体现在订单驱动、业绩释放层面的,那您能以相关的数据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下吗?

陆洲:军工行业一直以来相对比较神秘,保密要求比较高,透明度比较差,所以投资者经常有距离感。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军费投入方面,2020年我们国家增长了6%,绝对值突破1.3万亿。在目前财政压力比较大、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领域都有不同程度压缩的情况下,国防支出还保持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第二,军费包括人头费、训练费、装备费,其中装备费的比重从5年前的33-34%,现在已经上升到42-43%左右,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增长,这说明了“建设一流军队”执行的进程在加快。以前总强调我们解放军“钢少气多”,历史上,我们的装备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现在按照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需求,未来可能要“气也多钢也多”。近年来,新一代的轰炸机、战斗机、新型号导弹、航母、军舰,高新技术装备层出不穷,(我们)明显感受到脱胎换骨、鸟枪换炮的时代已经来了,后续“十四五“期间这个量还会有比较大规模的攀升。很多数据我们确实掌握得不是特别明确,但是从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基本上趋势是很一致的。

主持人:您觉得眼下A股军工板块是否已经迎来了较好的配置机会呢?

陆洲:过去5年,军工板块都处于深度调整周期,到今年上半年,在申万28个行业中,军工板块市值占比在整个A股中占比不到2%,机构持仓比例也很低,整体比较低迷,这既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军改的外部因素,还有投资风格和资金偏好的因素。

最近,大家发现军工基本面发生重大改变后开始逐步关注,我个人认为现在进入了建仓期。目前从整个行业的总市值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28个行业里的,应该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美国对比来看,美股军工股过去20年一直是长牛板块,很稳健,给投资者带来了比较好的回报。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中美之间的差异,但是我个人认为,目前从中国军工企业到武器装备型号本身发展的阶段看,我们到了产品大规模放量、企业形成比较好的价值循环的周期。

我个人更倾向认为,未来军工行业会涌现出一批价值蓝筹、价值白马。(这些公司)有过硬的技术、较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且市场化程度有保证,股东回报、现金流和整体的利润率水平能够和高端的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类的市场化公司相匹配,它们可能会逐步成为机构投资者标配甚至超配的品种,整个军工板块走向慢牛、长牛的轨道。

主持人:那您认为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价值蓝筹、价值白马?怎样选择具体的标的?

陆洲:过去,核心的军工资产没有完全进入到上市公司,进入的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附加值比较低、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比较弱的。而这两年有一些研究所类的资产进入到上市公司,使得整体资产质量有提升。以往可能投资者对军工股的获得感比较差,和消费等品类比较,认为军工博弈、炒作的色彩重一点。

未来,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选择军民融合类的公司,在军用领域有比较独家的技术(高科技往往会在武器里面最先应用),而把这些技术民用化,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对公司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美国的硅谷实际上也是在五角大楼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未来可能也要走这样的道路。

比如,目前军工电子类的公司,军品保证业绩的下限,民品打开市场空间,提升估值,两条腿走路企业可能走得更稳、更长久。可以关注军用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无线通信等领域)、红外(探测器、热像仪)等领域,包括未来的芯片,以前我们偏向关注民用半导体公司,现在市值也都比较大,而军用由于现在自主可控要求比较高,美国禁令倒逼国内企业采购国产芯片,所以一些军用芯片公司的市场空间也打开了。具体可以关注MLCC领域的鸿远电子、红外领域的大力科技、军用芯片领域的紫光国微、振华科技,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比较久。(前述上市公司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主持人:我们看到近期外部扰动频发,比如休斯顿总领馆事件,您如何看待这类事件的影响?

陆洲:美国今年大选,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各种底线思维,预防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目前外部环境已经反复敲响警钟,中央领导多也次强调,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充分做好国内市场,一切立足自主可控、自力更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军工行业主要以政府采购为主,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做好斗争准备,有备战意识。南海台湾朝鲜印度等四面八方的摩擦一直有,我们的国家实力规模已经起来了,更加需要保卫好胜利果实,以军用高科技作为手段牵引,提高整体国家水平。实际上,军工有很多压箱底的宝贝、技术,国家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的价值果实,未来将陆续为大众所见、所知、所用。现在的军工行业的逻辑和2018年的半导体行业的逻辑比较接近,不同的是,军工业的研发周期更长一些,产品聚焦和企业参与者更有限一些。

投资者最关心这些问题

问:最近船舶板块为什么中船系能够领涨呢?

陆洲:我个人判断,主要是资金推动的过程。民船过去几年景气度不高,处于消化过剩产能的阶段,现在随着新航母逐渐下水、两船合并后,未来资产的安排上可能会有新的变化,资金推动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

问:一些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军工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不错,从中报看军工板块业绩整体会有较大的改善吗?

陆洲: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从中航沈飞、中直股份都可以看出这个苗头。军工板块稳健成长、确定增长的公司现在越来越被熟悉、认可。现在整个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比较大,但军工武器的确定性订单是其比较优势。

问:您怎么看北斗领域?具体标的如何选?

陆洲:北斗领域里面芯片是核心,其次是应用场景,和5G相结合后,北斗将在无人驾驶等领域大有可为。标的上,像北斗星通、航锦科技、天奥电子、中国卫星、高德红外等,相信未来会在“北斗+”的趋势下大有可为。高铁和北斗是我们国家两大名片,北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基础设施,谁能够优先在北斗应用场景上有所突破,谁可能就会走得更远。